評分準則

交流/分享:samsam.23@gmail.com

2020年4月25日星期六

洗紅酒杯奇法 - 保麗淨

以下絕不是廣告。

清潔酒杯,從來都是超煩人的工作。

一般水杯用久了,太多酒漬洗不掉,大不了是丟棄。但堂堂水晶酒杯,隻隻百元起標,丟又浪費,用又不美觀。(當然,上千元的酒杯,又不捨得用。)

Sam哥家中有數十隻大大小小的酒杯,時日久了,幾乎隻隻沾上不同酒的痕跡。數年前一個酒聚,有位酒友建議用洗假牙的"保麗淨" (邊位酒友,自己出黎認咗佢),大驚,即日便買了,但一直都沒有試,直到保質日期前的上星期的起心肝......

保麗淨就是它,用來洗假牙,買嗰陣都比人望一望
  
看我大好的風琴形decanter...

慘不忍睹,其實之前已經用清潔珠洗過

 多漬到傻,直頭想丟咗佢

一杯一粒"保麗淨",加水,好像康鈣C的"吱吱"聲,酒漬受死吧

數小時後,倒了再用清水洗一次,乾淨到顛

話係新都有人信

後記:用保麗淨來洗酒杯,效果非常好,甚麼陳年紅酒漬"吱"一聲無哂。不過又其實,用得來洗假牙,酒杯當然沒有問題。只是要注意,(1) 用完必需要撤底洗淨,那些"清潔水"是不能喝的,(2) 用來洗一般酒杯 (那些送的,或者平價如Lucaris的) 就好了,我未試過用來洗上千元的,不知道會否傷杯。

2020年4月21日星期二

外強中乾 - Ogier Chateauneuf-du-Pape Heritages 2014, Rhone

早兩個星期行過Marketplace見到所有酒9折,就揀大莊Ogier嘅教皇酒,貪佢折得多,折實三舊有找。

講教皇 (Chateauneuf-du-Pape) 這個法國South Rhone地區,比較多教科書著重兩個特點。第一是著名的反光大舊鵝卵石 (galets roulés),第二是冠絕天下的13種可blend的葡萄 (原來已經更新到18種...)。不過我覺得實際經驗更有用,就是教皇區的酒,比北部North Rhone區的酒普遍都便宜,而且間中可以找到超乎其價值水平的酒 (曾有3百多元的教皇酒取得Sam哥90分);但同時伏酒更多,更不幸的是那些伏酒也不便宜。這是由於教皇區巨大,平地也多,而主要葡萄Grenache雖然又香又爆,但要造得深厚並不容易。本酒的酒莊Ogier歷史久,酒款多,近年更開始賣弄不同泥土/blending的酒款,只計教皇區都已經有十多種選擇,而本酒"Héritages"則是最basic的一種。

顏色中深紅。

香氣簡單,但不代表優雅。果味的新鮮度、吸引度欠缺,prume、dark cherry,塑膠味等都只是像工業化的味道,但果味無一成熟,木味時有時無,融入不理想,加上一般的豉油味、所有氣味都只在表面,而且不算吸引,最多可以說是清爽且有點紅果味,但整體不算理想。

入口texture不錯,果味和木味都回復了一定水平,總算是可飲的酒。但Grenache味薄弱,結構鬆散,也沒有核心,其中酸度有點過低,tannin也是,外強中空,舌上的味道又多是中藥等不算吸引的味道。

本酒表面上平衡易飲,口感良好,但卻流露出Grenache的弱點:高酒精、表面高果味但實際只在表面;內裡tannin、酸度、木桶發展都屬一般水平。三百蚊有找的教皇好像特價好抵,實質只是超市質素,平時想飲一杯半杯都可以開下,認真時就免了。

評分:SL 79

售賣:Marketplace HKD 388 (特價298還有9折)

2020年4月19日星期日

特殊的blending - Avignonesi Capannelle 50&50 Toscana IGT 2013, Tuscany

今晚遇上一枝頗難評價的酒。

如果酒友們有留意Sam哥早前的推介,就可以以六百多元在Xtrawine買到傳說中的"50 50" (現在大概要九百多了,那Enoteca特價都過千,超搵笨)。這枝意大利名酒產自中部兩個酒莊各自貢獻一半的葡萄 - 一塊來自Montepulciano區,酒莊Avignonesi的Merlot,另一塊來自Chianti區,酒莊Capannelle的Sangiovese。這是由兩位前莊主在暢飲言談之間提議由每邊各出一半葡萄,形成今天的佳釀。看似兒戲的提議,事實是非常認真,手摘葡萄、25天浸皮,在法國木桶age 24個月,還能在市場賣上千元。不過,專業評價只是還好,以本酒2013為例,WA給予93分。倒是漫畫神水幫助了本酒不少,形容是大聯盟比賽般,格局大、引人入勝而且無可限量。




顏色中深紅,略有橙邊。

香氣高雅,有意式的淘醉,也有成熟活潑的氣息,但綜合來說,最重要的本質是宏觀,像是從高空望下,具高度、闊度和深度的,雖未至於君臨天下,卻還真像從觀眾席看熱血的比賽般。說回較貼地的用語,是black berry、橄欖、泥土、茶葉、煙草等,開酒時澎湃,有時卻收儉,有點難觸摸。

入口更見其宏觀感,因為其強度足但不會過於focus,闊度廣 (即是有多重味道、複雜感甚強,不過現在仍是新鮮果味、prume味、酸莓為本、還有茶葉、橄欖、中藥等),質感同時有順滑 (主要是Merlot) 和粗曠 (主要是Sangiovese) 的質感,非常有趣。口感不會過dry,而且密集、纏綿,酸度比一般fine wine來得高,仍然是襯食物為本的利器。Finish相當長。

評價本酒有一定難度,因為兩個酒莊、不同地區各出葡萄而且是固定blending,本來就不是用來滿足想要"好飲"的飲家,也不是純粹用來反映某單一地的風土,而是體驗同時有最佳的Merlot和Sangiovese時的配合,純粹以Balance、果味木味的融合來評價本酒可能有點不當。本酒具特殊的宏觀性和複雜性,像是神水般所提到的大格局的複雜感。未試過的可以一試.....特價的話。p.s.breath 1小時以上,2小時為佳

評分:88

售賣:Xtrawine特價時HKD 674.5

2020年4月14日星期二

香港的開瓶費文化+免開瓶費List

好了,讓你們失望了。因為Sam哥的免開瓶費list是自己儲來的,一來少餐廳,二來少update。不過,多個source參考也無妨吧 (記得要double confirm)!

Sam哥的開瓶費世界

個人對香港的開瓶費文化不是太喜歡,大概有以下情況:
  • 火鍋、中菜、私房菜有較多免開瓶費的餐廳,就算收也不多,但服務、酒杯水平非常參差
  • 西餐較難找到免開瓶費的餐廳,尤其是較平的西餐
  • 打正旗號免開瓶費的就會在食物上加價,令整體性價比下降
  • 開瓶費與餐廳的酒牌有極大關係,今天免明天可以收兩舊,令食客無所適從
  • 酒店的開瓶費最高,有些餐廳可以以買一枝酒來抵消開瓶費,但個人經驗通常是得不償失 (例如開瓶費兩舊,買一枝四舊的普通Chablis可以抵消...),有些則索性不容許自攜酒
  • 就算是收貴價開瓶費的酒店餐廳,侍酒也不一定好 (記得一次去Petrus開Margaux 83,一看那酒侍開酒的態度和力度就知個塞必然會爛)
  • 餐廳的開瓶費透明度極低,網頁餐牌都不會提,費用又朝令夕改,所以時有爭執
  • 熟客另有途徑可以免開瓶費
此之所以,開瓶費一向都是愛酒人仕的難題,如果沒有門路,又想找免開瓶費的餐廳,除了參考坊間的list (但非常out-dated,很多餐廳已經結業/轉為收費) 外還可以用Openrice:

1. 方法一,個個都知道,Openrice -> 進階搜尋 -> 特別條件 -> 自帶酒水



2. 方法二,未必個個知道,Openrice -> 餐廳 -> 食評 -> 食評搜尋 -> 關鍵字 ->
字眼如"免開瓶費"、"開瓶費"、"corkage"等,利用其他食客的幫忙:




不過,以上都只是偏方,記得訂餐廳後要電話確認,免得爭執。

2020年4月12日星期日

缺少了的仙氣 - Domaine Arnoux-Lachaux Echezeaux Grand Cru 2010, Cote de Nuits

(由於是Burg Grand Cru,今次會說得深一些)

困在家中多天,出去抖一抖氣。

開一開手上free corkage的餐廳Excel (如有需要Sam哥可以share),便選擇了佐敦的J.L. Private Kitchen。疫情之下,餐廳今晚只有三檯客,Food of the night是慢煮羊架,生熟、調味和最重要的嫩口和肉汁都是一絕,比不少同價的餐廳造得好。不過其他食物相對普通,服務也是一般水平。Free corkage的餐廳來說這裡算是中規中距。

今晚開的是法國Burgundy的Echezeaux (牙擦蘇) 2010,來自家族酒莊Domaine Arnoux-Lachaux。我知道很多人會認為Echezeaux是Vosne村絕佳的葡萄園 (實際上是位於Flagey-Echezeaux村)。這是事實,但都不可以否認牙擦蘇面積巨大 (僅比Clos de Vougeot少,事實上最原始的Echezeaux面積只是今天的十分一,僅覆蓋上坡和今天的Grand Echezeaux,現在已經大得能分成十一區,有機會再談),質素無可避免會有偏差,幸好Arnoux-Lachaux的葡萄園都在中坡,算是較好的一塊。

再說Domaine Arnoux-Lachaux,由上代Robert Arnoux到本酒時期的Pascal Lachaux再到現在的Charles,理念各有差異。本酒2010在Pascal時期,用上cold soaking、全Destem,Pneumatic press加上較多新木桶,風格會傾向優雅 (輕浮),少extract (少果少tannin)。今天,Domaine Arnoux-Lachaux已經擁有VR區、Gervey區的Grand Cru葡萄園,加上Charles的釀酒功架更上一層樓,新年份更指日可待。


顏色中淺橙紅,未至於很明亮。

香氣優雅、複雜、有序:Raspberry、cherry、earthy、minerals、杏仁等,加上如同森林氣息的木桶香,形成了本酒良好的結構,香氣持久,而且新木桶的影響多是正面 (這絕對是好事,一方面證明木味融入良好,也沒有搶去原本的味道),但要扣分的包括酒精揮發感強,和果香的extract有點過少。

入口酸度中等,強度中等,酒身中輕,Tannin低,幾乎不覺。果味較少,而味道隨時間有變化,個多小時到高峰,雖然沒有tannin的影響但口感仍活潑,很有在森林跳舞的仙子氣息,但紅果味有點少 (尤其這個年份),而且質感沒有令人感興奮的地步。Finish中長。

本酒優雅,有序,入口平穩,果味比多數村級田和一級田都來得豐富成熟,但以特級田來說有點偏少 (尤其是2010),雖然木味融入理想,tannin質感良好,都好像少了一份超凡脫俗的仙氣,加上酒精感高,個人認為和Nuits-Saint-Georges或Chambolle的靚莊一級田,相距不遠。

評分:87

售賣:市價HKD 1800




2020年4月10日星期五

問題比好處多 - Chateau Reaut 2015, Cotes de Bordeaux

最近有點忙,懶得update。

今晚假期前小休一下,開枝飲過兩次的Chateau Reaut 2015,價錢不貴,大概一百中。說起這個來自波爾多右岸Cotes de Bordeaux (當中較有質素的Cadillac區) 的酒莊,就理所當然要提到香檳大莊Louis Roederer曾經買下了這裡的葡萄園並建成酒莊,但2012年後則賣給一群來自Bordeaux和Burgundy的愛好者。雖然是來自右岸的酒,但Cab的成份也不少,其中58% Merlot、37% Cab等可見酒莊的定位是傾向力量形 (同一酒莊的CARAT de Château REAUT更是以80% Cab釀造,而且只在靚年出品)。最後要提,酒莊有Michel Rolland作wine consultant (不過,個人一向並不看重甚麼名人作consultant,最多只會令酒的質素保有最低水平,並不代表會有多好)


深紫紅色。

香氣以兩次的經驗並不盡相同。第一次飲有較多的新鮮果香,今晚飲更多是spicy、green pepper、licorice、white pepper等較青的香氣,加上coffee、earthy、豉油、mint等,果香較多是black cherry (沒有currant),強度中等,老實說有點失望。

入口強度中等,tannin中高,酸度中高,口感圓潤,一貫右岸水平,但果味有點不足,最少是未全熟,以致口中的spicy味、earthy味和green pepper (or red/white pepper) 都比果味為重,令口感有點不太溫柔 (另一問題是太dry,像是飲苦茶)。Finish中等,帶spicy。

還記得第一次飲,對本酒印象不俗,味道豐富,變化多端且可以擺,今次則找到相當多問題,口感dry,果味青,和其他味道不夾等,襯食物 (尤其濃味) 還好,獨飲可免則免。

評分:79

售賣:市價HKD 180

2020年4月3日星期五

一篇好的酒評 (Tasting note) 應如何?

Sam哥雖然不是專業酒評家,但由於寫了多年,又閱讀過眾多酒評 (同時被騙多年),自問都有資格說兩句。

如果不計算介紹,酒評大概可以分為四個部分:顏色、香氣、入口和綜合評語。

表面上,頭三部分 (顏色、香氣和入口) 都很重要,因為能全面描述酒的特徵,所以坊間的酒評都多著墨這個部分。最重要是,這些詞彙多是中性 (或正面),不會得失人,寫得再差都不會被責怪。

"Earthy, carrying sweet spices and black fruits" <-很pro對嗎?

實際上,就算寫得準確,也可以是全屬廢話。因為一般人對那些酒是甚麼味道根本是毫無概念,我未見過有人付錢買酒是因為酒評上寫上"帶red cherry味,full bodied"的詞彙。加上用文字記述味道本來就很難理解,就算是受過訓練的人都未必會細看 (反而會挑戰寫的人是否真的理解自己在寫甚麼),更不用說一般人。

以下是一堆來自香港葡萄酒雜誌的酒評,看看哪一枝最好飲最值得買?


答案當然是不知道,看這些無實際內容的酒評來買酒,倒不如按價錢買算了。哪寫來給讀者幹麼?是純粹為了show off自己的知識?

所以,一篇好的酒評,最重要的是綜合評語。

綜合評語可以有以下成份 (不用全部都齊)
- 個人對酒的感覺,好飲與否,甚麼意境,也可以包括分數
- 酒的反映,甚麼風格,風土,是成功還是失敗
- 和其他酒的比較,有的話可以給人多些概念
- 襯甚麼食物較好/ ,或適合甚麼場合
- 價格,抵買與否,甚麼價格值得入手

但坊間的酒評,因為怕得失人,以上多數欠捧,或只讚不彈,浪費字數,浪費讀者 (和自己) 的時間。而賣家將酒評寫到無棱兩可也還可以理解,但連那些無利益衝突的作家、blogger、KOL等都這樣寫到底是為了甚麼?枝枝酒都90分還用你寫麼?

從這個角度看,反倒是Vivino的大眾寫得更好,可能只是寥寥數字,如"Oh it's a great wine!"、"Not my cup of tea"都最少可以寫出心底話,比那些"專業"的酒評更易明 (當然未必準確)。買酒時,多數人都問:呢枝酒OK嘛?/抵買嘛?/好飲嘛?就是這個道理。

總結:還是看Sam哥的酒評最好!(中計,原來是賣廣告)